醫療行業中的分揀工作
大眾通常更關注醫療環節中的醫生診斷、藥品療效或高端設備,而像藥品、血樣、醫療器械的分揀這類幕后工作,往往被忽視。實際上,在醫療行業中,分揀工作無處不在,從藥房取藥到檢驗科樣本分類處理,再到消毒供應中心污染器械的分揀,以及醫療廢物處理的分揀等等,恰恰是這些環節,深刻影響著醫療服務的效率、成本與安全,具體來說:
- 保障患者安全:首先,杜絕用藥錯誤,通過分揀系統,確保藥品的品種、劑量、效期與醫囑一致,避免可能出現的混淆或誤用。其次,保障樣本準確性,在檢驗科,通過對樣本管條的精準識別和路由分揀,確保“張三的血樣不會被拿到李四的檢測項目上”,從而保證檢驗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為診斷提供準確依據。
- 提高診斷效率:高效的分揀系統能有效縮短樣本檢驗周期加速臨床響應速度,接收窗口的護士對大量樣本進行快速分揀工作,直接決定了樣本能否被及時送檢和分析報告能否盡早出具。
由此看出醫療場景中的分揀作業遠非普通物流可比,它直接關聯著診療效率與患者安全,他的顯著特點如下:
- 精準性要求極高:在藥品分揀中,細微的差錯都可能帶來嚴重的后果;在靜脈用藥調配中心,每袋成品輸液的分揀都需準確無誤。
- 效率壓力大:醫院日均手術量高,如北京積水潭醫院2019年總手術量就超過6萬臺,這對手術耗材的入庫、揀選效率提出了極高要求。
鑒于分揀工作在醫療中的重要性以及工作特點,其自動化改進的需求不言而喻,下面我們一起回顧一下醫療分揀的自動化歷史。

醫療分揀的自動化歷史
醫療分揀的進化史,可以概括為從“人腦+人手”到“電腦+機械手”的演變,大致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純人工分揀時代(20世紀大部分時間):此階段,分揀的指令完全來源于紙質處方、化驗單、醫囑本,整個流程全手動操作。
這個階段的局限性顯而易見:
(1)差錯率高: 高度依賴人工,疲勞、干擾等因素極易導致“看似相似”的藥品或樣本拿錯。
(2)效率低下: 流程緩慢,無法應對大規模、高并發的醫療需求。
(3)追溯困難: 一旦出錯,很難追溯到具體的環節和責任人。
(4)職業風險: 醫護人員直接、頻繁地接觸具有感染風險的樣本和醫療廢物。
- 第二階段:機械化與信息化輔助分揀時代(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隨著計算機技術和基礎自動化設備的普及,醫療分揀進入了“減負增準”的時期,分揀指令從紙質變為電子化,實現了信息的快速流轉和共享。此外,條碼技術也在此時期引入,分揀人員使用掃描槍進行識別,大大降低了身份核對的錯誤率。
- 第三階段:自動化與智能化分揀探索時代(21世紀10年代至今):在物流和制造業自動化技術的驅動下,醫療分揀開始向“無人化”、“智能化”邁進。
典型場景:
(1)自動化藥房與靜配中心: 機器人穿梭在立體貨架中,接收HIS系統的處方指令后,自動取出藥品并送達窗口。
(2)實驗室自動化流水線: 樣本通過傳送帶進入系統,自動完成離心、開蓋、分注、分類、上機檢測,全程無需人工干預。
(3)智慧血液管理: 機器人自動完成血袋的分揀、貼簽、出入庫管理。
分揀協作機器人
目前在分揀協作方面出現了一種新的解決方案——分揀協作機器人,其是一種集成了協作機器人和先進分揀技術的自動化系統,簡單來說,由兩部分組成,協作機械臂作為主體再在其末端裝上分揀系統。其工作流程是一個典型的“感知-規劃-行動”循環:通過機械臂上的攝像頭進行圖像采集并識別與定位,再根據物品的材質形狀等進行抓取規劃和行動路徑規劃,最終完成抓取與放置。在醫療行業中,分揀協作機器人也大有可為,例如典型的應用場景:
- 檢驗科樣本處理:自動分揀血樣等標本,并完成開蓋、分類和輸送。
- 藥品與耗材管理:在倉儲環境中實現藥品、骨科植入耗材等的智能揀選與出入庫。
- 零售與物流:在醫療器械商店等場景中,完成商品的精準識別、抓取和打包。

越疆CRA系列協作機器人
越疆作為國內協作機器人的領頭羊,在醫療分揀領域展現出顯著優勢,尤其在精度、安全防護、易用性和流程優化方面表現突出,能夠滿足醫療場景的苛刻要求,以CRA系列為例,以下列舉出其具體優勢:
- 提升效率與精準度:機器人可以24小時高強度持續作,無縫銜接應對夜間訂單或突發性高負荷任務。此外,還能智能處理海量品類,它們能在有限空間內高效管理數千種商品。最重要的是CRA系列的高重復定位精度,確保分揀操作精準可靠。
- 優化人力資源與成本:引入分揀協作機器人降低人力依賴與成本,智能倉儲機器人的應用,能幫助醫院和藥房將人力成本降低40%,能夠將醫護人員從繁瑣、重復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
- 高安全性與高柔性:得益于協作機器人的小巧和易部署操作的特性,分揀協作機器人系統的部署速度也非常快,并且能夠在同一空間與醫護人員一起協同工作,提高了緊張的實驗空間的利用率。

基于以上優勢,CRA系列協作機器人能夠精準勝任多種對衛生和安全要求極高的醫療分揀任務:
- 精準處理檢驗樣本:CRA系列±0.02mm的重復定位精度,能精準完成樣本管的抓取、轉移和放置,避免容器碰撞或傾覆。其0.2-0.4mm的絕對定位精度,則能應對樣本架插孔等精密對位操作。
- 安全處理醫療廢物:機器人的1N級靈敏碰撞檢測能力和15cm范圍內的非接觸式感知,能在復雜操作中及時感知意外接觸并迅速停止,有效保護操作人員安全。
- 高效管理藥品與耗材:CRA系列高達223°/s的關節速度及25%的節拍提升,可顯著提升藥房或倉儲中心的分揀和出庫效率。其18ms的快速斷電制動也能防止藥品墜落,保障物料安全。

回顧歷史,醫療分揀工作從“人找物” 的體力勞動,演進到了“物找人” 的自動化流程。展望未來,它正朝著“智能體自主協同” 的方向發展。其演進的底層邏輯,始終是對 “安全、效率、成本” 這三大醫療核心訴求的極致追求。分揀環節的每一次進化,都不僅僅是技術的升級,更是整個醫療服務質量、安全標準和可及性的一次整體抬升。它正在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后臺支持角色,轉變為核心醫療流程中不可或缺的智能驅動力。